清晨,小巷道里热干面飘着香气;午间,校园里的樱花迎风摇曳;黄昏,楼宇间万家灯火点亮人间烟火……2020年4月8日零时,历经76天艰苦卓绝的战“疫”,武汉按下“重启键”。全城解封,举国振奋。
回望,已是整一年。
这一年,武汉加速“复苏”,用奋进的步伐诉说这座英雄城市的坚强与活力;这一年,江苏白衣战士情牵武汉,心系武汉,在本职岗位上践行伟大抗疫精神;这一年,春来秋往,寒暑交替,又到飞花时节,那一江春水流淌千里,满载着苏鄂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江苏白衣战士们想对武汉说些什么?
今天,是这样的百感交集
“在电视上看到黄鹤楼上人流涌动的画面,内心特别地激动。”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邱泽森作为江苏省援武汉医疗卫生队总领队,在武汉一直坚守到了解封之后。
一年前的4月8日凌晨,邱泽森带着队员们开完例会,突然看到长江两岸的灯第一次点亮了!大家开心极了。是啊,最危难时刻,江苏白衣战士逆行武汉,和当地医护人员并肩作战,终于换来这样的美好瞬间。邱泽森有点遗憾的是,这一年来,他一直没有时间能再回武汉。但所有回去过的队员,都第一时间把照片发给他:“邱队邱队,你看看现在的武汉,多么美丽多么繁华。”
“一年啦,武汉要越来越好呀!”“兄弟加油!继续守护好咱武汉啊!”“放心!武汉好得很!你们得多回来看看啊!”……昨天一早,江苏第一批援鄂医护队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贾凌手机里“苏鄂一家亲”的微信群聊就一直沸腾着。武汉的“战友”们发来一张张实景图片,群里来来回回发着问候。这样的互动,在过去一年里是常态,逢年过节或者谁有喜事,但凡有点“由头”,群里就下起“红包雨”、响起祝福声,再一起聊聊那段特殊的时光……“这个群里有65位战友,是两地医护人员‘混编’成的一支队伍,那是不一般的情谊,是过命的交情。”贾凌说,除了微信群互动,他和武汉战友几乎每周都有远程会诊。有什么疑难杂症的,大家一起研究交流,共同提升专业水平,造福更多的患者。
昨日凌晨4点半,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无锡队领队、无锡市儿童医院副院长葛焕青收到了一条微信,武汉同济医院文志向教授邀请他回武汉做客。“五十天的艰辛,用汗水描述!五十天的坚持,用付出见证!五十天的奋斗,用成就铭记!”葛焕青说,这条微信,彻底勾起了一年前逆行武汉、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那段难忘经历。
葛焕青战斗过的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来自上海、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6个省市的17支医疗队、2349名医务人员,与近800名当地医护人员并肩战“疫”,共同创下了重症救治“光谷经验”。但他记忆深刻的并非曾经的“赫赫战功”,而是一对老年夫妻出院后,给医疗队写的一封《活着真好》的感谢信:“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宽大的护目镜,我看不清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冲锋在疫情一线的英雄,你是一名逆行者,你是勇士,你每天与死神顽强拼搏,只为让更多的人活下来,有你们在,我坚信自己一定能走出这里。”
“我现在就在武汉,以后就是武汉人了!”电话里,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医工专业资深工程师谢成满是自豪。他的老家就是湖北的,去年初,他曾经步行十几公里,终于找到了通行证,参加武汉战“疫”。回南京半年后,他曾支援的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发出邀约,因人手不足,希望他能去那里工作。本来还有点犹豫,但去年11月那次回武汉,当他坐上出租车,提到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那段经历时,司机死活不肯收打车费,让他下定了决心——“一座城市都能浴火重生,我要和它一起成长。”
昨天,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今天的百感交集,是因“昨日”的刻骨铭心。回望武汉,那段时间,是与死神赛跑的日子;那段回忆,浸透了眼泪与热血。
贾凌的“武汉记忆”,经常定格在去年1月25日那个凌晨。那天是大年初一,他和队友们赶到武汉驻地已是凌晨3点多。当时,一个20多岁的武汉小伙默默地帮着江苏医疗队来回搬行李,手磨得通红。刚歇下来,本想与他聊几句,小伙子却忍着泪水说出一句话:“我最好的朋友和他的女朋友都感染了,我不累的,你们休息好了,可以救更多的人,拜托你们。”这一句“托付”,凝成了责任,永久烙印在贾凌心上。插管、吸痰、护理创口……经历一次次以命相搏,一场场惊心动魄,贾凌成了“插管敢死队队长”。
第七批江苏援武汉医疗队扬州队领队、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道亮,永远忘不了去年2月13日晚抵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的那一幕,机场往日的繁忙完全消失了,现场只有医疗队员们急促而坚定的脚步声。“出了机场就是战场,从那一刻起,每一位医疗队员都变成了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甚至流血牺牲的白衣战士!”徐道亮说。
与其他白衣战士的“武汉记忆”不同,王冲是南京唯一援武汉的疾控人员。在武汉,他每天面对的不是病患,而是大量对疾控毫无了解的基层群众和社区工作者。在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的环卫所、社区、特殊场所、方舱医院、发热门诊……背负着40斤重的消杀药水,每天无休止地奔跑;在方舱医院进行终末消毒一呆就是5个小时,防护镜是糊的,一层外科医用口罩,再加一层N95口罩,走几步都会觉得呼吸艰难。王冲说,“当时就只有一个念头——每天多干一点,多跑一圈,武汉疫情就会早一点结束。”
那段回忆,留下的不仅是灰暗的生离死别,还有彩色的希望。江苏医疗队的“小可爱”、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李娟娟说,武汉解封那天夜晚,她和附近居民一起在长江边大声倒数着、欢笑着,看着满街霓虹灯重又闪烁,终于迎来了武汉重启的那一刻。
“从按下‘暂停键’那一刻起,我能感受到,武汉一直在积蓄重生的力量。”第七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乔莉说,静默中的武汉,风声雨声甚至刹车声,都能牵动她的神经。解封那天,她听到了城里久违的喇叭声,看到了满大街熙熙攘攘的行人。去年底,乔莉曾回武汉参加中华医学会急诊专科学术年会,那时的武汉早已车水马龙,焕发活力。
邱泽森把最深刻的记忆,珍藏在他的笔记本里——2020年1月29日,武汉战“疫”最艰苦、最胶着的时候,队员们都憋着一股劲。当时,一位武汉老人特意给医疗队送来一些橘子和饼干,里面夹着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有你们在,希望就在。”
明天,续写春天的故事
昨天的记忆,今天的感动,都是明天前行的力量。
在武汉期间,每晚7点,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战地声音》节目准时开播。一道电波,将前线和后方医务工作者们的心紧紧连到了一起。担任主播的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监护病区护士金曼丽,被队员们称作“战地百灵鸟”。
“这是一次最宝贵的学习机会、最重要的成长经历。”金曼丽说,武汉战“疫”很“苦”,最初连送药车都缺,在病房都是用轮椅车推着药品跑。医院里没有护工,每天除了配药打针等专业操作,还要搬东西、清理垃圾甚至给病人喂饭……但真的扛下来,看到患者一个个康复出院,“苦”就变成了“甜”。“去年在湖北迎来武汉解封,今后在江苏守护南京安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90后一定行!”金曼丽说。
战“疫”归来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晁亚丽经常面对两个孩子的“拷问”:“武汉是什么样的?妈妈不和我们过年,在那儿忙了些什么?”今年3月,她特地花了两天的时间,带孩子们“重返”武汉,拜访了她曾经救治过的俞阿婆。晁亚丽说,阿婆送给孩子一件小金饰,还附了一封信——大意是金子护平安,希望这个小物件能给孩子带来平安、福气。但临走前,她把小金饰偷偷放在了阿婆桌上。她在樱花树下对孩子们说:“看,武汉有最美好的景色,最美好的人,你们长大后,跟妈妈一起守护这份美好。”
武汉战“疫”见证了中国力量,见证了人间真情,更见证了江苏白衣战士的成长。江苏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南京鼓楼医院护士江雨璐,是江苏医疗队中年纪最小的党员,在家曾是“惯宝宝”。“今后不管面对什么挑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她说,经过这一次,感觉自己真正长大了,变得更加自信,更懂得感恩,更深刻理解医患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会用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病人,尽可能为他们减轻病痛。
在武汉“火线入党”的乔莉,则收获到今后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她说,战场上,亲眼目睹党员战友们无惧生死,一往无前,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中流砥柱”大担当。
共饮长江水,同叙苏鄂情。这个春天,因为去年的春天而格外美好。江苏白衣战士说,经历了大战大考,未来的每一个春天必将更加美丽、绚烂!
新闻链接
江苏白衣战士“武汉寄语”
“武汉人民是善良的,也是伟大的。我们也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武汉人民这种无私的奉献。”
——江苏省援武汉医疗卫生队总领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邱泽森
“希望武汉尽快全面复苏,再现昔日辉煌!”
——江苏援武汉医疗队扬州队领队、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徐道亮
“参加这场战役,经受了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也收获了别样的感动和幸福,更锤炼了个人的理想和信念。”
——第五批江苏援鄂医疗队无锡队领队、无锡市儿童医院副院长 葛焕青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希望遇见的所有人走出疫情的影响,更从容地面对人生。”
——江苏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南京鼓楼医院护士 江雨璐
“76天的封城,换回今日的烟火气;这座英雄的城市,历史会记住你!”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晁亚丽
“生命至上,愿远在武汉的你们都平平安安!”
——第七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 乔莉
“能被武汉人民认可和需要是一件幸福的事,我们90后也要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江苏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李娟娟
“请大家放心!我们90后一定能行!”
——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监护病区护士 金曼丽
本报记者 王世停 王拓 王子杰 王梦然 傅秋源 陈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