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早上9点多记者向李静发出了微信添加好友的申请,得到回复时已经是中午12点51分了。一早上的时间,她都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隔离病房里。
李静是南医大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病房的主管护师,也是江苏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在武汉,因为不能一一回复亲朋好友的问候,所以她在朋友圈里,每天都更新着“今日份”的感触和感谢。
“干了这碗盛着满满的爱的汤圆!祝好!”写在1月30日晚7点36分。
在武汉,被一碗汤圆温暖
一碗汤圆是援鄂这几天的一段小插曲,却让李静记在了心上。“晚上七八点了,酒店的工作人员挨个敲开门,给我们一人送了一碗汤圆,汤圆六个,大概是六六大顺的意思。”李静说,住地里住着的都是医护,工作人员一间间房间送,怕汤圆冷掉,为减少接触也没有多聊,“我们也不知道汤圆是谁安排的,但感觉被放在了心上,心理也暖暖的。”
李静并不喜欢吃汤圆,晚上七八点吃这么甜的东西,还觉得有点“罪过”,“但是不管了,干了这碗盛着满满的爱的汤圆!”
做最大的努力,不把困难留给战友
在隔离病房,李静和另一位当地的护士搭档,要管理20张床的患者。工作时“全副武装”,穿着隔离服,感觉就像在“蒸桑拿”,护目镜也是密封的,汗水就积在护目镜里,一转头就水珠都在里头滚动,视野里也满是雾气。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简单的操作如测血糖都比平时要困难得多。
“我们看着一位患者病情逐步转为危重,组里的医生觉得需要转往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治疗,但大家觉得即便要转,也要把该处理的环节处理好,不能把困难留给战友。”李静告诉记者,患者血糖很高,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这时首要的任务是深静脉置管。但患者血管情况很难糟糕,外周血管几乎已经瘪掉了,我们手上又带着几层手套,手感也大大降低。
“我们心里知道难度,但置管的护士沉着冷静,同时导尿、监测血糖、快速补液等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李静告诉记者,病房里还有轻症的患者,医护人员所有的操作他们都在看着呢,虽然困难,但他们不能退!这也是给其他患者信心。
迅速开通静脉通路,配合其他抢救措施后,患者呼吸逐渐平稳,护士们前期的处理让转运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了。
理顺流程省下的时间,我们多和患者说几句话
医护和患者有着共同的敌人,在同一战线,但是面对着新型冠状病毒这个有着很多未知的新敌人,患者也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会焦虑,会害怕,可能出现不配合的情况。李静管着的一位患者,量完体温不敢给护士看,就怕病情严重了,自己再也出不了病房的门。李静花了很长时间来给这位患者加油打气。“我们都不知道你的身体状况,医生怎么给你正确的治疗方案呢?”“你看,我们病区的*床,病情好转出院了。就在你身边,你得跟他一样加油!” 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换来了患者的配合。
李静说,她所在的隔离病房也是一个临时组建起来的病区。虽然不是重症监护室,但工作起来发现这里的任务也很重,有的患者用的也是重症监护室的仪器。“我还能给其他科室来的护士们做个培训,让大家熟悉机器的操作。”
在初到的几天,南医大二附院的陶连珊护士长带领着大家把护理的流程一样样理顺,把感控环节一样样做好。操作上节省下来的时间,李静会多和患者说说话。告诉他们今天又有多少人出院啦,多问一句还发烧吗、还咳嗽吗,出现了这些症状自己该怎么处理。“多聊几句,把宣教也带着做进去,让患者知道他们不是独自在面对这些困难,增加的是患者信心。”
通讯员 陈艳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