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明:坚守阵地,做好疫情防控一线的“守门员”
2020-04-03 14:46:00  来源:今日镇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在此次疫情中,江大附院先后派出17名援鄂医务人员,其中,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明所承担的任务与其他“战友”有些不同。在黄石奋战的38天,他充当着医院疫情防控“守门员”的角色,像“福尔摩斯”探案那样,从患者中排查出“目标人员”,使其得到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分流,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筑牢患者的健康防线。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丁明所在的黄石市中心医院是全市唯一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集中收治当地病情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工作中,丁明除了对患者进行“排筛”、与当地医生一起“包干”1个隔离留观病区的患者,还作为专家,参与全院会诊和其他留观病房的巡查工作。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隔离留观病区相当于一个中转站,转进疑似者,“分流”确诊患者,同时保障患者在留观期间的医疗安全。对于“排筛”医务人员来说,最大的风险来自未知与不确定性,“敌暗我明”的情况下,患者数量越多,意味着对他们的考验也越大。

导致患者出现疑似症状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可能是新冠病毒,也可能是因为其他疾病在“作怪”。“排筛”医务人员,要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经验和缜密的思维,根据蛛丝马迹精准查找原因,筛出新冠肺炎患者,尽可能确保“应收尽收”,斩断传染链条。

丁明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名从乡镇转来的女性患者。“这名59岁的患者因发热三天被送到黄石市中心医院,入院CT检查显示,其肺部布满阴影,血氧饱和度83%,从各种检查结果来看,病情还是很重的。”丁明说,对于疑似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更加具象:如果等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再治疗,按照患者的病情发展,恐怕是“凶多吉少”。拥有23年呼吸科临床经验的丁明,很快就与专家组形成共识:双管齐下,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同时,按照新冠肺炎救治流程开展治疗。

三天后,核酸诊断“阳性”的结果,印证了丁明此前对这名患者病情的判断,也正是因为判断准确,救治及时,她的病情才很快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从收治到出院,用了不到20天”。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回想起来,丁明的语气中仍是掩盖不住的激动和骄傲,“这次成功救治,对我的触动还是比较大的,早发现、早救治的结果,对于患者来说,或许就是生死之别”。

经过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奋战,黄石的疫情防控成效逐步显现,黄石市中心医院的确诊率也从丁明初到时的50%稳步下降。

随着确诊患者逐渐减少,“排筛”工作中“识别疑似症状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曾有一名60多岁的女性入院筛查时,医生发现她不仅发热,而且还存在肺部阴影、淋巴细胞偏低等情况。照理来说,这三种情况都与新冠肺炎高度相似,不过,患者脖子上的一个肿块引起了丁明的注意。

“患者当时脖子上有一块肿得老高的淋巴结,从触感来看,相比淋巴结恶性肿瘤,更像是脓肿。除此之外,肿块周边有一块皮肤已经破溃,近一个月都没见好。”捕捉到这些细节后,丁明敏锐地察觉到“事情似乎不简单”,于是,他用棉签沾了患者破溃处的渗液送检。检查结果排除了新冠肺炎,患者最后被确诊为艾滋病。

经过细致对比辨识,揪出真正的致病“元凶”,“不放过一个,也不误诊一个”,这样的信念,一直支持着丁明。38天以来,丁明所在团队的筛查量达90余例,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他以专业的素养,“疫情不退,我们不撤”的决心,为黄石居民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 “防火墙”。(通讯员 羊城 孙卉 全媒体记者 杨泠)

责编: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