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坚守武汉专家,江苏占据“半壁江山”⑥丨对话张萍
2020-04-27 14:54: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谢诗涵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好转,目前,武汉危重型病人全部集中到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月14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位专家根据统一安排,陈旭锋、张萍、李金海、刘辉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同日,左祥荣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4月15日,齐栩、褚敏娟进驻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至此,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7人专家组分战武汉三地,继续抗疫。

【人物】

张萍

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

4月18日晚,记者尝试联系目前仍坚守在武汉的张萍医生,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次日10点,记者又尝试两次电话未果。40分钟后,一通来自武汉的电话响起,张萍医生刚刚从病房回来,11点她就要参加每日例行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于是我们进行了以下短短10分钟的电话采访。

记者:是否可以介绍一下,目前您在武汉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张萍:目前,我和陈旭锋主任、李金海主任、刘辉部长同在一个小组,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也是武汉危重型病人的四个集中点之一。我们没有特定的负责病区,但因为我们都是从重症监护室出来的,所以我们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还是更为擅长一些。

我们团队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医院进行梳理,哪些病人是危重症患者?哪些是病情已经改善好转的?哪些是可以出院的?这样的梳理工作不是做过一遍之后就结束了,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因为病人的情况是随时在变化的,有许多病患在接受治疗后就从危重型转为普通型,因此之后每过两三天我们就需要进行重新梳理。总得来说,我们专家团队需要从大的层面上对于病患治疗进行把控,帮助医院开展后续工作。

记者:在您之前的采访资料中,您多次提到了“治疗关口、康复关口双重前移”的治疗理念,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张萍:原本治疗这些危重型病人都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例如病人在吸氧后仍不奏效,就需要提高氧浓度,仍不奏效则要进行高流量吸氧治疗,之后仍不起作用则要依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再到ECMO治疗。治疗时间长,有一些患者到最后生存下去的机会已经很小了。因此,我们江苏团队专家提出在病人病情较轻时就将治疗关口卡住,防止其往重症发展。

另外,我们也提倡康复关口前移,例如有一部分患者用呼吸机的时间比较长,这会导致自身呼吸机能的萎缩,这时候如果能够尽早开启康复治疗,这样对于病人的呼吸锻炼等后期恢复来说是很有效的。

记者:您为何会主动报名驰援武汉?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张萍:家里人对我的决定都很支持。我今年56岁,其实也快要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我觉得年龄并不能阻止我去驰援,相反,我常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反而可以在这种国家危急时刻派上用场,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记者: 从医至今已有30多年,您觉得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临床经验对于一线工作的开展有哪些帮助?在武汉期间您又有哪些新的感悟体会?

张萍:过往的临床经验可以说是我迅速适应抗“疫”一线工作的重要保证。在为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我可以熟练使用相关的仪器设备,能够更好地开展抢救工作。

自2月13号我随江苏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来到武汉,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个多月了,面对这次新型的传染病,我最大的体会在于从医者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边界,打破常规固化的思维理念,在实践中深化自己的认知。有积淀才能完成好工作,在这里,大后方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支持,我们只需要一心扑在患者上、工作上。目前,我们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了解还不算太多,随着病情的后续发展,我们医护工作者仍然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最终取得这场仗的胜利。

前几天,我们所在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个撤了ECMO的患者下地站了10分钟,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很欣慰。我相信未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责编: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