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石第18天|尤宜日记:君问归期未有期,不打胜仗不收兵
2020-02-29 23: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护目镜后我看不清你的眼,防护服下我辨不出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驰援黄石的“逆行天团”。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310名医护人员正在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战斗一线,一个背影都亲切,只言片语亦动听,他们时时刻刻牵动着全省8000万人民的心。新华日报和交汇点客户端《黄石第N天》纪实栏目同步上线,将全程跟踪记录这些可敬可爱的“江苏身影”,分享“战报”、分担焦虑,共同迎接战“疫”胜利的曙光。

记录人:尤宜 扬州洪泉医院呼吸科主任,援大冶市人民医院隔离6病区

2月29日 星期六 多云

转眼已是2月的最后一天,我到大冶市人民医院工作也半个月了,刚刚还经历了一次转岗——从隔离2病区转到了隔离6病区。2病区收治已确诊新冠肺炎的普通型病人,6病区则集中了呼吸科的各种疑难杂症,病人大多数年龄偏大,其中包括一些基础病严重的疑似病人,所以工作量更大,诊断也更加困难。

反复研究分析病人的片子

6病区原来的医疗力量相对薄弱,我调来之后,每天上午、下午都进舱,把20多位病人的情况全部过了一遍。有的病人病情复杂,诊断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检查,有的需要特殊治疗,有的需要调整抗生素综合施治。对于难诊断的病例,我们几位医生一起讨论研究,尽量给病人更好的方案,推动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有一位71岁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在治疗半个月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并发了右肺脓肿。前天我已准备亲自上阵给他做肺穿刺引流了,但在给他做床边B超时,发现他的脓肿液化还不明显,做穿刺的时机尚未成熟,就先给他调整了抗生素。这两天观察下来,他的病情趋于稳定和好转,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了。另外两位发烧的病人,在调整治疗方案后,体温也降了下来。这让我很感欣慰。

在隔离病房为病人做检查

6病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这里有些病人不能完全排除是新冠肺炎,所以,我们医护人员的防护都参照新冠肺炎的标准来做。穿着厚实的防护装备,我连最基本的听诊器也没法用,病人查结核、查霉菌、查结缔组织病等特异性检查也做不了。这些辅助手段用不上,医生的临床经验就显得尤其重要。另一方面,因为病区里既没有家属,也没有护工,老年病人又无法自理,一切全靠医生和护士,我们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就特别大,除了医疗护理之外,还有很多的生活护理要做。目前病区里90岁以上的病人有2位,老人家耳朵听不清楚,吃喝拉撒全靠医护人员帮忙。

在大冶市人民医院的办公室里

我早上搭乘七点半的车去医院,忙到晚上才回住地,人虽然比较累,但感觉很充实。这是一种被需要、派用场的充实,也是一种存在感和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充实。在大冶最需要呼吸科医生的时候,在隔离病房很多设备和检验用不上的情况下,我把27年的临床经验拿来帮助病人,看着他们一天天好转和康复,这就是属于医生的幸福。

把大冶市民送给我们的爱心水果转赠给当地医生

在支援大冶的68名江苏医疗队员中,我大概是年龄最大的一位。记得在出发前一天,院长打电话问我:“看看你们呼吸科派哪位同志去黄石?”我当仁不让地回答:“别看了,就我去吧!”当时也没跟家人说一声,瞬间就做好了决定。虽然50岁出了头,人称“年过半百”,但我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比年轻人差,身体好,精力充沛,临床经验丰富。在大冶这段时间的历练,也证明了这一点。说实话,在这里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害怕,感觉只是换了一个工作环境而已。

明天就是3月了。疫情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在大冶的街头,柳树已吐出了嫩芽,想必瘦西湖很快就将“拂堤杨柳醉春烟”了。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但我们目前是“君问归期未有期”,不打胜仗不收兵。

整理 记者 刘玉琴

栏目执行 唐悦

策划统筹 王晓映 刘玉琴

责编: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