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石第41天|周蓉日记:转运、坚守、不放弃
2020-03-23 20:1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讯 护目镜后我看不清你的眼,防护服下我辨不出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驰援黄石的“逆行天团”。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310名医护人员正在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战斗一线,一个背影都亲切,只言片语亦动听,他们时时刻刻牵动着全省8000万人民的心。新华日报和交汇点客户端《黄石第N天》纪实栏目同步上线,将全程跟踪记录这些可敬可爱的“江苏身影”,分享“战报”、分担焦虑,共同迎接战“疫”胜利的曙光。

记录人:周蓉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护师/护士长,黄石市中心医院、黄石市中医医院ICU护士长

3月23日 星期一 阴

今天是我转战黄石市中医医院ICU的第四天,也是来黄石战斗的第41天。最近的状态应该是:转运、坚守、不放弃!

这几天比较忙碌,要把重病例从黄石市中心医院转到黄石市中医医院。转运那天我打前阵,送仪器设备到中医院,过去后发现他们正在为马上要转运过来的病人用ECMO,而中医院正在为墙上设备带没有空气压缩端口而犯愁。我很机智地巧借呼吸机的空气压缩机进行端口改接,为顺利转接这个危重患者解决了问题。

右一为周蓉

前几天,一批战友刚刚离开,留守的医护人员和重症病人转移到了这里。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一直守护的ECMO病人,这位58岁的病人上ECMO已经20多天,二附院所有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都留下来,也是因为坚决不想放弃他。

因为我们对这位病人的情况和ECMO的护理已经十分熟悉,中途换人可能在操作上、治疗上还要再适应,决不能半途而废。他自己没放弃,我们也决不放弃。作为重症监护护士,留下来天经地义,大家也是为了交上一份不让自己“后悔”的答卷。

不管走或留,其实大家心里都深深地不舍和牵挂,还有回宁的同事说:怎么刚回来,就开始想念了呢!

虽然阵地变了,但工作内容没变,坚守的初心也没变。我们垫后,还有很多扫尾工作要做。昨晚重症科护士下班后还义务加班,给准备出院到康复隔离点的患者打包物品,我们相当于接手了物资保障组的工作。伙伴们都无怨无悔,留下来,不就是为了不留后患,走得没有后顾之忧嘛!

虽然工作强度一样,但可能来的时间长了,疲劳积累,一个班下来,人很容易累,肌肉酸疼。有些队员休息时还想在驻地周围散散步,但腿很“诚实”,走不动,说明体能上比前期付出更多。再加上天气逐渐热了,穿上防护服,不到一个小时就浑身湿透。大部队撤走后,我们的排班班次也会频繁一些,我跟大家说好,注意调节,站好最后一班岗,医护和病人都要好好地迎接胜利的那一天。

来黄石这么多天,最牵挂的还是女儿,把她一个人留在南京,着实不放心。女儿今年大四,学的会计,最近正在二附院的智能挂号机旁做志愿者。做了这份工作后,她好像更能理解我。

她说有一次病人挂号时向她发火,她仍然笑脸相迎。她也照着师傅们教的做,病人来医院看病,本来心情就很糟,抱怨发泄一下,没什么,比起妈妈的工作来,这点事儿不算事儿。

孩子爸爸去世后,女儿仿佛更懂事了。这次离开我这么久,一日三餐都是自己解决,有时在家做一点,有时到医院食堂吃,还有同事们做饭请她吃,“百家饭”吃得不亦乐乎。她从来不为生活上的事来烦我,还总是叮嘱我要小心防护,她真的长大了,我心里也很踏实。

其实这也不是我第一次上急难险重任务。2008年,安徽阜阳流行手足口,当时也是义无反顾去支援。医者仁心,不会因为疫情的变化、地点的变化而改变。其实,这些工作都是日常,只是疫情将我们的工作放大了,让更多人了解、理解这一行。

我常年在ICU护理,凡是家属把病人送到这里的,都是把亲人的生命全部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就是守护奇迹的人,不让他们失望,我们自己才能不失望。

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也要全员撤回。但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在黄石发生的点点滴滴。给病人剃须,和病人分享自己的日用品,像亲人那样相处,出院时留下微信,相约来日再见……

中间为周蓉

相信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并肩战斗过的一双双眼睛。大家来自不同的医院,有些人直到分别时,还不知道长什么样,但我认识那些眼睛。我们一起协同战斗过,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没有发生一起意外,多么值得铭记和骄傲!

记者 唐悦整理

栏目执行 唐悦

策划统筹王晓映 刘玉琴

责编: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