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记者连线江苏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徐州队员,他们的工作地点为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虽然方舱医院主要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但为了让更多患者尽快康复出院,提高诊疗效率,他们无不尽心竭力、真情付出。
张朋磊:忙得恨不得手脚并用
2月15日上午11时20分,张朋磊准时从驻地出发,半小时后她抵达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进入更衣室换上防护服。这是她第一次进舱,负责护理F区的患者。
张朋磊
“工作才刚刚开始,繁重的‘战袍’就已让我感到呼吸困难,护目镜也被雾气笼罩,一片朦胧。病人一批一批地收治,登记信息、写腕带、测体温、量血压、监测脉氧、心率、发口服药……F区平均5分钟就收治一位患者,我们恨不得手脚并用。”张朋磊在日记上写道,繁忙中她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冻僵的双脚,也忘记了时间。等到接班的姐妹到来时,她抬头一看,指针已指向了晚上7时。“我才发现自己连续工作6个多小时了。”
张朋磊来自新沂市人民医院,是一名有着11年工作经验的护士。经过骨科、心胸外科、新生儿科等多科室的临床“打磨”,业务能力过硬。对于进舱她说:“这不仅是一种持续的高体力劳动,更重要的是要求精神高度集中,对耐力也是一次巨大考验。”
据了解,医护人员进舱前要严格控制进食、饮水,穿好纸尿裤,就为了节省穿脱防护服的时间,节约防护物资。出舱的消毒管理很严格,需要经过4个房间、十几个步骤,耗时约40分钟。“从医院出来,返回住宿房间,依然要进行各种清洁消毒,等到喝上水、吃上饭时,已经是晚上10点左右。”张朋磊说。
谭飞龙:3个多小时收治200多名患者
谭飞龙是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护士长,2月15日也是他首次进舱的日子,他精确记录下自己参加武汉战“疫”的时刻——12时30分。
谭飞龙
当天,谭飞龙与5名“战友”共同守护53位患者。他在日记中写道:“下午3点接到200多名患者即将入舱的通知,将被安排到A、B、F区,作为整个方舱的组长,我感到压力很大……”不过,凭借多年练就的临危不乱的职业素养,他很快冷静下来,有条不紊地进行全员调配,3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了这批患者的收治。
舱内一位老大爷因家中变故,情绪很是低沉,谭飞龙趁着每一次发药、护理的机会,与老人耐心交流,他的真挚关怀令老人敞开心扉。倾吐心中郁结后老人表示:“小伙子,你们辛苦了,我一定好好配合你们。”
这样的事太多,患者们的感谢也很多,让情感细腻的谭飞龙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现在不但要为患者治病,还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不但是医务工作者,还是心理专家……”这一刻,他更坚定了信念,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患者早日平安回家。
顾洁:细致照料换来“徐州,谢谢你!”
方舱医院收治的患者症状普遍较轻,但人数众多,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工作强度绝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新沂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护士顾洁说,为了让护理切实有效,他们要对每一位患者测量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发放口服药和饭,进行日常生活护理。针对那些患有基础病的患者更要密切留意,督促其服用相关治疗药物。
顾洁
“测量生命体征及发放药物都不是问题,就是有点怕发放饭。因为一个个发有点慢,怕影响患者吃上热乎饭,不过幸好有年轻患者主动协助,也算帮我们解决了一个难题。”顾洁说,他们的辛苦被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当顾洁为一位80岁老爷子测血压时,老爷子对她说:“谢谢你来支援我们,等我好了,出舱前一定和你们合影留念。”顾洁笑答:“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
“当我转身离开,听到身后老爷爷说了句‘徐州,谢谢你!’我瞬间觉得自己背上的‘徐州’二字闪烁着光芒,璀璨夺目!”
刘玲:心理疏导传递爱和希望
据介绍,方舱医院内设施齐全,有足够多的饮水机、微波炉供大家使用。每位患者还有统一的生活用品,从牙刷、脸盆、拖鞋,到大衣、抽纸、电热毯,能基本满足日常所需。不过,在医护人员看来,想要患者在方舱医院里过得安心,早日康复,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护士长刘玲分别在2月14日及2月16日进舱两次,她认为对患者心理抚慰很重要。
刘玲
每天与患者交谈,刘玲他们听到最多的话是:“护士,我能好吗?”“我啥时候恢复?”“我还有多长时间回家?”“我家里还有孩子没人照顾怎么办?”面对这些问询,刘玲又心疼又心酸,在常规护理之余,她会用大量时间跟患者沟通交流,安抚他们的情绪。
“请相信我们,我们来了,就是与你们共战疫情,你们一天不恢复,我们就不会走!”听到刘玲的这些鼓励话,患者们的心里舒坦很多,情绪明显好转,治疗配合度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