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江苏扬州一批批白衣天使逆行而上,奋不顾身投入抗疫最前线,可谓:“故人直奔黄鹤楼、不破疫情誓不还”,我们真诚期盼他们“相约胜利还扬州”,等花开之日,邀桃李春风,敬一杯庆功之酒。
2月13日,扬州164名勇士热血出征,当晚已抵达武汉。经过全面培训后,15日正式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的一个重症病区。记者连线江苏援武汉医疗队扬州队员,了解整建制接管重症病区后的进展情况。
【接管情况】
徐道亮领队:一人一诊疗方案,正迎难而上
2月16日中午,记者与扬州医疗队领队、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道亮取得联系。
“2月15日下午开始收病人,到晚上一共收到60个病人,重病人不少。”徐道亮介绍,“今天,进一步收治病人。这个病区总共72张床位,直到收满为止。目前,我们对已收治的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相应的治疗,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中。根据病情评估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一人一诊疗方案。按照最新的诊疗规范对重病人要加大吸氧,必要时还要进行有创的通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这是高风险的操作,对医护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刚进病区,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协调,我们将迎难而上。”他说,来到武汉后,我们得到当地政府和医院、相关部门的支持。遇到问题时,尽量帮助我们来解决,我们的队员都比较感动。
2月15日突然下雪了,气温下降,没有中央空调,当地政府立即给每个人加了一床被子、送了一条电热毯,还有方便面、水果、矿泉水等日常使用的东西。让我们感动的是武汉税务局的同志,对我们也非常关心,给我们送来一些东西。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对我们都很关心,全力支持我们工作,让我们在武汉体会到了扬州的温度,让我们非常感动。尽管目前大家都很辛苦,但是我们都信心满满,我们一定不辜负家乡人民的众望。
【暖心故事】
“90后”代替队友首批进舱
2月15日,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高峰、呼吸内科医生周童、ICU护士黄英和主管护师马婷婷作为第一批队第一组,率先进舱。
为了保证每个人的安全,小组一行十人,在进病房前,相互指导,相互监督,反复练习穿脱防护用品,一直练习到2月14日深夜。马婷婷作为院感组长,每个环节严格把关,保证人人过关。
“换我上,没有问题!”进舱当日,得知第一批进舱队友忽感身体不适,“90后”小姑娘黄英主动要求代替队友进舱。她年龄虽小,但精明能干、胆大心细,悉心指导队友们防护用品的穿戴,负责质控每个人的穿脱防护工作,还制作了寝室消毒隔离小贴士,时刻提醒大家做好“居家”防护,丝毫不懈怠。
周童作为呼吸科医生,也率先进入病房。由于酒店距离医院有半小时车程,第一班下班回到酒店已是晚上9点半。周童洗完澡吃完晚饭、稍事休息之后,再次前往战场。
“因为信念,所以勇敢”
连轴转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冷俊岭于2月16日上午9时多才下班,他的喉咙有些嘶哑。作为医疗组组长,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病人早一些安顿好。
“不到6小时,就收治了31位患者,前期的工作负荷有些大。穿脱防护隔离衣等,要花费一个多小时。一轮班虽然说4小时,加上交接班,穿脱防护服,实际时间超过6小时。”他说,“尽管隔离服不透气,很闷,全身都是汗,但是我们在上班时都不喝水,不上厕所,大家都很节约地使用医用防护物资。不过,第一场仗打下来后,大家越来越从容。其实,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只是这里是传染病人而已。只要做好防护措施,无需过多担心焦虑,同样能帮助更多的病人。”
“这是来武汉的第四天了。因为熟悉,所以不怕;因为信念,所以勇敢!”上班后,苏北人民医院的护师杜静芝充满了自信。她说,”虽然戴着密不透风的口罩,呼吸确实费力。有个同事,我能明显听到他的呼吸困难,而我也是张口呼吸。但是我们都没有怨言,我们都在尽力调整,互相鼓劲,因为病人就在你的面前,期待你的治疗和护理,我们只能勇往直前!”
一碗热干面的约定
“穿上防护用具的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的身份变了,变成一位真正抗疫战士!也只有真正穿上这套防护用具,才知道那些奋战一线的先行者的不易。”说这句话,是扬州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师李梦娇。
2月15日深夜里11点40分,李梦娇作为首日第四批医护小分队的一员,在凛冽风雪中,和其他8位扬州医护人员一起乘车来到武汉市第一医院。
1个小时,2个小时……防护眼镜里的雾气越积越多,耳鼻处疼痛感越来越强烈,用鼻呼吸也逐渐变为张口呼吸,大家相互给对方打气,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
2月16日清晨5点,交接班完毕,饥肠辘辘的医护人员拖着疲惫的身体上了大巴。回驻地的路上,有小伙伴说:“等疫情结束后,我们一起去吃碗热干面,看樱花盛开。”司机师傅加了一句:“我请客!”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回到驻地,洗漱消毒作业完毕已经是早上8点。打开窗户,武汉阳光灿烂。
一声“谢谢”驱走了疼痛
2月15日15:00,扬州市妇幼保健院首批护理人员进入重症病区。第一分队15人,走过长长的过道,抵达感染科第27病区。在当地医院护士的协助下,至19:30,该病区一共收治了27名病人。
“刚穿上防护装备感觉透不过气,适应后就习惯了,很快就开启战斗模式,也顾不上防护服带来的不便,又回到了平时的工作状态。”护理部副主任徐巧芳说,“我感觉我们被患者所需要,能给他们所需的治疗和安慰,很值得!”
“累,很累,身体累;疼,很疼,鼻梁压迫疼;但是精神上收获巨大!”普儿科护师杭玲说,长长的通道,是由原来的诊室过道封闭起来形成的,看着紧闭的诊室门,空无一人的大厅,一点点声音都有回音,有点忐忑,但前行的步伐绝不停下!
“谢谢你,小姑娘!”武汉的患者格外友好,用不太听得懂的语言交流,最后都会说这样一句话,令新生儿科护师牛玥非常感动,“这一刻,脸上再多的压痕与疼痛,都是那么的值得!”
病人主动帮我们撕输液贴
“这里的病人很亲切。知道我们是江苏扬州的,怕我们听不懂她们的话,尽力说普通话,语速也很慢。有事呼叫我们的时候,也让我们慢点不要急,说我们眼镜起雾不方便,他们理解的。”扬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护师朱亚卉说,更让她感动的是,输液时,因为怕黏在医生的手套上,病人主动帮忙撕输液贴,还总把“谢谢”挂在嘴边。
朱亚卉是凌晨的班。第一天上岗,一切都是未知的,不免内心有点紧张与不安。“有白天上班的战友们的经验分享,我们对医院情况、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即使第一次上岗,也没有出现混乱的状态,能快速地为病人排忧解难,我们很开心。”(通讯员 苏宣 傅轩 红芳 海霞 兆敏 记者 丁云 张庆萍 王诗韵 视频 徐勇 张岳 王子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