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南京市发布了第二批23名南京“最美医护工作者”。钱静、刘才冬、成骢、谭俊华、季龙媚、侯红艳……每个人都是勇敢的白衣战士、最美的逆行英雄!
他们用责任和担当为健康护航
1月中旬,浦口区中心医院呼吸科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侯红艳,在医院发出驰援武汉的集结令那一刻,毫不犹豫地请战,并于大年初一作为江苏援汉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出征。
在武汉的日子里,侯红艳从未忘记出征时的誓言,从普通病房到重症病区,又到总攻病区,她全程参与这场抗疫之战,经过她护理并痊愈的病患超过百人。
成骢是进入市第二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第一梯队人员。1月24日除夕夜,她接到了医院的通知,放下了正在念高三的女儿,把刚动完手术的父亲托给朋友照顾,背起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至今没回家。
有一位病患特别严谨,每次用药时,她都要仔细询问药物疗效,有时自认为“不合适”,还拒绝用药。因为不配合治疗,她的病情越来越重,成骢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她解释。渐渐地,病人敞开心扉,对医护人员也越来越信赖。出院时,这位病人特意找到成骢,对她连声道谢,“谢谢你的耐心和包容。”
1月24日除夕夜,当溧水区中医院EICU负责人、护士长王娟和老公孩子赶回安徽六安老家过年时,收到了驰援湖北的征集令,她第一时间报了名。面对丈夫和父母的担心,她耐心地安慰他们。1月27日傍晚出征前,她换上了一件大红色的羽绒服,因为红色代表胜利,她用这种方式暗暗给自己加油鼓劲。
他们用党性筑起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
鼓楼医院副主任医师钱静是南京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到达武汉后,她让其他队员“等一等”,独自走进了重症监护室,检查里面布局、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效果。
“我不仅是感染控制专业人员,也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候,就应该冲锋在前。”钱静说道。
在建邺区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组织疫情防控小分队时,急诊科护士季龙媚第一个报名,并且挑了最危险的工作——采集咽拭子。
采集咽拭子需要和患者近距离面对面接触,采样棉签刺激患者咽部,很可能导致患者打喷嚏和咳嗽,飞沫四溅,所以这是最危险、离病毒最近的一个操作。
“我是一名党员,也在呼吸科做过护士,采集咽拭子我更为熟练,应该第一个上!”季龙媚坚定地说道。
“疫情不退,我不退!我要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请党组织考验我。”说这话的是南京市第一医院副主任技师刘才东。大年三十,他来到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负责疫情防控相关检验工作。2月1日,刘才冬感到腰部胀痛。“是不是肾结石又发作了?”他心里咯噔一下。忍着疼痛到下班,脱下防护服时他发现,衣服从里到外都湿透了,连最外面的毛衣都渗出水来。为了不影响上班,刘才东一边吃着治疗肾结石的药,一边自己给自己注射止疼针。一个多星期后,一枚直径约1厘米的结石终于排出,在此期间,他没有休息一天,始终坚守在前方。
他们用爱心给患者带来希望
2月14日,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师王慧敏,随第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正式进驻武汉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A舱,开始收治首批入住的23名患者。
一天晚上下班后,王慧敏看到满天繁星,亲手折了23只许愿星,写上祝福送给23位病患。看到这一颗颗特殊的许愿星,每一位患者心里都暖暖的。他们知道,礼物虽小,却饱含着南京医务人员的仁心大爱。
南京市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张少华是一名男护士,黄石市妇幼保健院隔离病房里的孩子们却总是称呼他“张妈妈”。
张少华记得,第一天进隔离病房工作时,一个很小的孩子看见“全副武装”的他,被吓哭了。为了接近孩子们,他和其他护师在网上找了些卡通形象,互相画在防护服上。第二天,当他穿着画有青蛙图案的防护服进入病房时,孩子们没有哭,眼里满是欣喜。
除了日常的治疗工作外,张少华还承担起了照顾和陪伴患者的任务,聊天、做游戏,帮小女孩梳头扎辫子……也不知谁先喊了声“张妈妈”,此后,这个男护士就有了这个“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