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江苏省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成员、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顾玲玲在武汉持续奋战的第45天。她与队友们坚守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隔离病房,她说:“我们每个人都像勇士一样在战斗,不胜不归!”
“武汉有好多人生病了,妈妈可不想当狗熊!”
“虽然这样的灾难谁都不愿意发生,但我希望能尽一份力。”顾玲玲说,医护人员的价值就是治病救人,出征武汉,是她必须要做的事情。
疫情发生后,顾玲玲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1月27日凌晨接到出征电话,连夜收拾行囊,奔赴前线。她说,作为一名有着15年工作经验的“老护士”,又是急诊科的一员,有责任也有能力战斗在防控最前线。出征前一夜,听说妈妈要去武汉,一向听话的6岁儿子哭闹许久,试图留住顾玲玲。“看到儿子哭成那样,我心里也很难受。”说起儿子,她几度哽咽,“我把他抱在怀里,不断地告诉他,‘武汉有好多人生病了,需要妈妈去救他们!外面人都说妈妈是英雄,妈妈现在可不想当狗熊……’”第二天清晨5点,她吻别了睡梦中的儿子,奔赴武汉。
在武汉这段时间,顾玲玲母子俩每天都会在网络上相聚。“就在前几天,儿子突然说太想我了,问可不可以把他快递到武汉。”看着儿子眼泪汪汪地用手比划着指着胸口,说“这里,非常非常想”,顾玲玲眼泪差点就出来了,只能“赶紧转移了话题,让他讲讲开心的事……”
戴着起雾的护目镜,她也能“一针见血”
前期培训过关后,顾玲玲跟队友们迅速进驻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房。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顾玲玲说她才真实感受到战“疫”的凶险。进入隔离病房前,医护人员必须全副武装才能开展护理治疗工作,身上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衣,脸上戴着N95口罩、护目镜、面罩,手上还要戴着两层手套,“整个人都被罩着,一点都不灵活,面罩上常常都是雾气,看不清,打针‘手感’也不好。”虽然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但顾玲玲说她很快便适应了。
顾玲玲所在小组负责的多是重症患者,年龄偏大,常年卧床静脉状况不是很好,用行内话说“血管又细又脆”,要在重重防护下进行留置针操作,确实有些难度。前不久,顾玲玲刚给一位80多岁患者打留置针,当时她的护目镜上满是雾气,手上还隔着两层橡胶手套,在有限的视线里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根血管,凭着她娴熟的技术“一针见血”,非常顺利。“一点都不疼!你太棒了!”躺在病床上的老人竖起了大拇指,不断夸赞江苏医疗团队技术好。
战“疫”情深,悉心照顾患者送营养食品
一位刚入院不久的83岁患者引起顾玲玲的注意。“每次送来的饭菜,奶奶都不怎么吃。”她耐心询问,原来奶奶牙齿和胃都不好,平时三餐基本以流食为主。身边没有家人陪护,不吃饭没有营养怎么能行?顾玲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班回到宿舍后,她在微信群里跟队友们商量,“平时队里都会发牛奶、八宝粥之类的食品,能不能送点到奶奶那里。”顾玲玲的提议,得到队友们的热情回应。“我很感动,这些食物都是大家嘴里一点一点省下来的。”第二天,他们便带了许多能吃又有营养的食物送给患者。
在隔离病房,护士除了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还要照顾他们日常起居,比如,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喂饭、鼻饲、更换尿不湿、清理大便等。“常常忙得浑身汗湿,闷的时候气都喘不过来,甚至有冲动立刻摘掉口罩。”模糊的护目镜、满脸的压痕、浑身的汗水,是顾玲玲的工作常态。但,每当听到患者的一句“谢谢”,看到患者出院时灿烂的笑脸,她说再苦再累都值得。
“现在病房里患者越来越少,每天都有患者出院,我们跟他们一样开心!”顾玲玲兴奋地跟记者分享着,她说胜利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