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记者连线南京支援湖北医疗队——“谁都有困难,但武汉的困难比我们大”
2020-01-25 11:20:00  来源:新华日报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组建第一批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发出通知到确定医疗队7人名单,只用了20分钟。

这7位医疗队员包括4位医生,3位护士,分别来自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他们无一例外的在年关到来之际,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健康,选择舍小家为大家。

一家都从医,更懂职责所在

“有那么多人在冲锋陷阵,这时候,我们应该站出来!”

——陶连珊

得知组建医疗队的消息时,南医大二附院呼吸科护士长陶连珊正在家里准备过年的一些食物,进入冬季,呼吸科一直非常忙碌,正因如此,除夕前一天,她才得空准备一家人过年的食材。

“得到消息就报名了,没有犹豫。”陶连珊说,科里的护士虽然不少,但有的家里孩子小,有的身体不好,“我最没有后顾之忧,最符合条件。”陶连珊曾经在ICU担任过护士长,作为呼吸科的护士长也有12年之久。“业务上也很符合。”她笃定地说。

参加医疗队,前往武汉,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但她甚至都没有和丈夫商量,只是和女儿说了一声,她的丈夫是二附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女儿正在读研,学的也是医学。一家人都选择从医,更懂得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他们肯定都能理解我,现在正是国家困难,需要我们医生的时候,那么多人在武汉冲锋陷阵,我们应该站出来!”

和陶连珊一样,该院呼吸科朱成华医生也是医学之家,他的妻子是二附院11区的护士,对于丈夫的决定,妻子无条件支持。“家里不用担心,小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朱成华说,作为呼吸科年轻的主治医生,“我想冲在前面,这是医生的医德!”

我们义无反顾,责无旁贷

“作为医务人员,需要的时候就得上,这个时候我们再退缩,谁来上?” ——孙立群

孙立群是南医大二附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组成员,在得到国家组建援助武汉医疗队前,孙立群就有了支援的想法,那时她便和医务处处长李云涛说,“如果有外援任务,我可以去。”作为医院ICU副主任,很多时候,孙立群都无法享受完整的假期。“有特殊情况,必须立即赶到医院,生命大于一切。”她笑着说,家人这么多年也被她锻炼出来了,所以此次参加医疗队,她没有和家人商量。

她有信心,家人会理解,“作为一名党员,我理应冲在最前面,作为医务人员,这时候,我们再退缩,谁来上?”她反问。

联系南医大二附院呼吸科的秦湧医生时,他的妻子正在为他收拾行李,“随时准备出发”。他本人有糖尿病史,家里还有两位老人要照顾,身体状况也并不好,但年过半百的他说,“作为呼吸科医生,我们义无反顾,责无旁贷。”

我想和他们一起并肩战斗

“我想让自己的生命,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高 燕

高燕出生于1988年,32岁的她是负责病区重症病房护理工作的专职护士,当护士长将报名的消息发至病区群里时,高燕第一时间私聊护士长请缨报名,高燕曾经参加过亚青会、青奥会的医疗支援,去年远赴柬埔寨参加巡回义诊。“我知道去武汉有危险,但我想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在将来留下遗憾。”当高燕将自己要去武汉的消息告诉父母的时候,她能感觉到电话那头父母的哽咽,但情绪平复之后,父母表示支持女儿的决定,只是让她一定要注意安全。

来自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周游是湖北黄石人,而她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同济医科大学,更曾在武汉协和医院实习,对于武汉对于湖北,她有更深的感情,更关注新型肺炎疫情的一切。“我的很多同学老师都战斗在一线,我想和他们并肩作战。”周游说,自己10岁的儿子与爷爷奶奶回合肥过年了,她还没有告诉儿子这个消息,“我想,他会理解妈妈的。”

丈夫说,需要你去,你就去吧

“谁都有困难,但武汉的困难比我们的困难大。” ——李 静

李静是ICU的一名护士,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上小学一年级,老二不到三岁,老大得知妈妈要去武汉时,问她,“什么时候能回来?”李静说不知道。丈夫是南医大的老师,得到消息没有任何犹豫,“如果需要你去,你就去吧。”他说。

本报通讯员 陈艳萍

本报记者 叶 真

责编: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