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江苏最美医务工作者丨莫敏:病人将生命托付于我,我定会竭尽全力
2020-03-05 16:52: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救援队队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莫敏博士于2月2日奔赴武汉,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参加抗疫一线的战斗。2月6日,第三批江苏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成立临时党支部,莫敏担任临时党支部纪检委员,同时担任江苏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救援队医疗组副组长。


垫上尿不湿,超长时间“待机”

2月4日下午,莫敏与队友们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开始战斗。据介绍,莫敏所在的重症病区医护团队,由江苏和北京两个支援团队组成。“每次进入病区前就要全副武装起来,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厚厚的隔离服,套三层鞋套、戴五层手套,口罩手套护目镜……所有的防护穿好需要一到两小时时间。上班时长不固定,有时8小时,有时6小时,加上穿脱防护服的时间,基本一天12小时都要呆在医院里。”莫敏说。

为节省物资、节约时间,这里的所有医护工作时8小时以上都是不吃不喝,垫上尿不湿,等工作结束后,脱掉一切防护才喝水吃东西。高强度超长时间的“待机”,莫敏的鼻梁、脸部常常被口罩压红。虽然条件艰苦,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但莫敏都能努力克服、迎难而上。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月4日第一天刚进病房时,第一个收治的病人,负责治疗的是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他是全国重症医学领域的顶级大咖,我们看到他自己在为病人做插管,他这样教授级别的专家都身先士卒,管理病人亲力亲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推脱。”

危重患者突发休克,紧急置管一次成功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收治的患者大多是伴有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在对这些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较为危险。因为要气管插管,但条件有限,所以风险较大。插管患者会呛咳,气溶胶容易被污染,所以医护在抢救患者时,会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莫敏说。

2月5日,一名患者来的时候,已经呼吸衰竭。莫敏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陈辉,以及2位北京医疗队的医生,一起帮忙给他做插管。“这个病人是困难气道,插管很不顺利,一个麻醉科医生在做插管,其他医生轮流捏皮球,加压给氧,两三分钟就累得不行。”他们就这样坚持了近半小时,维持病人生命体征。最后,病人插管成功,戴上呼吸机,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那一刻,他们激动地互相握手致敬拥抱。

虽身经百战,团队成员言谈中,也曾流露担忧:这次病毒传染性高,加之高强度连轴转带来疲惫,悄无声息的病毒会否无孔不入?莫敏这时就会给大家打气:相信科学积累、专业知识,不留死角做好防护,用平和乐观的心态迎战,来则战,战必胜!每当莫敏看到病人投来信任的目光,他都会在心中默念:“你将生命托付于我,我定会竭尽全力。”

组织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莫敏是江苏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成员,在重症肺炎、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接到支援武汉的任务后,作为中共党员的莫敏说,“组织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莫敏所在的病区是临时隔离病区,条件各方面都较简陋,工作条件很艰苦。“病房需要通风,不能开空调,所有的病房都是开着窗户。尤其是夜晚值班时,我们因为要穿防护服,里面不能套太多的衣服,出汗后常常觉得后背发凉!”莫敏说,虽然现在各方面条件很艰苦,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应该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问起去武汉一线驰援,心里害怕过吗,莫敏说:“不害怕,但是会担心,担心家里人惦记!”莫敏有个五岁的儿子。每次电话报平安的时候,儿子都会问一句,“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莫敏轻描淡写地说:“也不跟他说太多,就说在外面出差,要待一阵子。”但其实,在外奋战这么多天,莫敏告诉记者:“我也会想家,想孩子,可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疫情不结束,我们不回去。”

责编: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