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江苏最美医务工作者丨李晓青:救人时,别忘记患者的孤独和绝望
2020-03-04 10:12:00  来源:荔枝网  

编者按:

为了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江苏派出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多个学科医务人员的精锐力量,在湖北保卫战主战场治病救人,用血肉之躯、赤诚之心和精湛医术,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谱写了一首首动人战歌。3月3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信息云技术,联合发布第四批在战“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奋战在防疫前线的“最美医务工作者”,倾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也同样如此。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29日,全国共有4.2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护士2.86万名,而这里面,重症专业护士5500余名,占重症医务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三。

作为第一批江苏省支援黄石医疗队队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晓青,就是这5500分之一。

她不仅是江苏省首批重症专科护士,还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及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荣获院内外重症护理专业竞赛奖。

(李晓青的出征时刻)

黄石护理“飞虎队队长”

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就呆了8个小时

2月12日

上午:配合梳理医疗队护理人员结构;

下午:至黄石市中医医院实地摸查收治情况,并与护理部、ICU护士长对接病人情况及护理现状;

晚间:参加医疗队护士长会议,带领医疗队护理领队与感染管理组长共同制定《穿脱防护服标准流程》。

2月13日

上午:培训队员穿脱防护服;

下午:完善护理人员履历资料,确定各组负责人、各病区护士长;

晚间:召开各组负责人、各病区护士会议……

2月11日夜抵黄石后,李晓青迅速投入战斗状态,这份近乎连轴转的工作表,仅仅是她“最轻松”的前几日安排。

(刚刚抵达黄石,李晓青(中)和同事就立刻忙碌起来)

2月14日,李晓青带领护理团队进行首次“试岗”。

早上8点,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几位骨干跟随李晓青进入了隔离病房。

忙忙碌碌中,时间飞逝,4个小时“试岗”很快结束了,其他几位同事先行离开,李晓青却还在。

她花了2个小时逐一查看14位患者的病情,仔细记录下他们的诊断、用药等情况。接着,细致观察了隔离病房布局、物品摆放位置、人员安排及交接班的程序,尤其留意查看了病房内的院感防控设置。“这关系到医护人员的安全,不能有一丝马虎。”

此时,黄石市中医医院护理部詹主任已经通过对讲机呼叫李晓青很多次了,每次的回答都是,再等等,马上就好。

当所有事情忙完,李晓青走出隔离病区时,已是下午4点。

脱掉防护服,她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全身上下全是汗,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特别渴,想抱着茶缸猛喝一顿。”

(在隔离病房,戴着起雾的护目镜,隔着面屏,还戴着三层手套,即使常规操作都会变得难上加难。)

由于N95医用防护口罩有使用时效,通常在6小时以内,因此隔离病房内呆8个小时风险不小,这也是李晓青被反复呼叫的原因。谈到这次“试岗”,黄石中医医院ICU护士石海艳说:“李护士长身先士卒,给我们很大的榜样。”

(李晓青(右)跟同事讲解仪器使用)

此次疫情中,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常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多种并发症,治疗手段非常复杂,护理方面的工作量极大,在最惊心动魄的战场ICU,护士们更是24小时在和死神抢病人。

高风险、大压力之下,李晓青已经在黄石的“重症战疫”中奋战了近30天:配合完成近10例气管插管、完成中医院首例危重新冠肺炎患者俯卧位、完成首例有创压力监测、施行首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因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风格,被称为护理“飞虎队队长”。

关键时刻,她总说“最难、最危险的操作,我先上”。

日常护理之外,李晓青不断完善护理工作职责、流程与规范:改三区两通道、建立临床护理巡查制度、制定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护理操作流程及治疗记录单……

(李晓青(左一)与同事一起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

在李晓青的带领下,这支来自江苏其他12家医院以及黄石当地6家医院的护士们组成的护理团队,工作开展得科学、有序、高质量,受到黄石市及江苏援黄石医疗队的表扬与肯定。

患者心里“最亮的星”

努力救人时,别忘记了他们的孤独和绝望

重症隔离病房里每日都忙忙碌碌。

一天下午,李晓青看到9床患者的高流量管路有些牵拉。

她走近一步问:“叔叔,紧不紧?难受吗?我帮你调下?”

患者愣了两秒,抬起头,眼睛亮了:“你是在问我吗?”

“是啊!”李晓青赶紧回答。

患者忽然激动了:“谢谢,谢谢,谢谢你和我说话,还靠这么近帮我。”

没想到简单的两句对话,在冰冷的病房里,温暖了患者的心。

李晓青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只顾着忙,忙到只把他们当成个病人,只想努力救活每一个,却忘记了他们在这里的孤独和绝望。晴天的时候我们还能看见病房走廊尽头的阳光,而他们能面对的就只有屋顶、墙壁和嘈杂无序的声音、还有全副武装又甚少开口的我们。”

(李晓青的日记手稿)

(9床患者快出院了,李晓青(右二)与同事李卿和他一起合影)

从此,每次路过清醒的患者床边,李晓青都要打个招呼“今天你吃饭了吗?有没有不舒服的?”

哪怕患者有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李晓青都会告诉他,“你的氧和改善了一些,CT片子好了些,今天你好棒!”

从16岁参加工作开始,ICU一待就是22年,李晓青深知新冠肺炎不仅折磨着患者的身体,更撕裂着他们的心。

仁心点燃人心,温暖唤醒希望。面对患者,她每天说的最多的是“别怕!加油!”,做的最多的则是那些贴心小事。

在中大医院重症监护室时,李晓青曾和同事琢磨出一个让病人舒服些的方法:给橡胶手套充气,卡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管路连接处,减轻管路牵拉的重量。在黄石,她沿用了这样的做法,但每次进ICU隔离病房前,李晓青都会在橡胶手套上写上俏皮鼓励的话,画上太阳、笑脸。

“患者躺着的时候,手套上的五个手指正好这样竖着做支撑架,可以看到上面的字和画。”李晓青觉得正是这些很小的东西,能让病人感到有人在乎他们、惦记他们,对生命的渴求也就更强烈些。

有患者说,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你们没有看过护士的眼睛。

如今,李晓青就是重症患者眼中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而在橡胶手套上的笑脸,则是患者康复后,李晓青最想看到的。“病人好转出去时候的笑容,我觉得是最大的鼓励。”

同事的“最佳拍档”

一声“晓青老师”,啥都能顺利解决

李晓青所在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打造了包含上百名医护团队的全国重症医学的精锐之师,成就了全国一流的重症医学高峰学科,这个团队中,不仅有重症医学科带头人、全国著名重症医学科专家邱海波,还有江苏援黄石医疗支援队医疗救治及专家组组长黄英姿等众多国内著名重症专家学者。

(李晓青(右三)、黄英姿(右一),以及中大医院其他江苏省支援黄石医疗队队员从禄口机场出发)

在此前荔枝新闻的采访中,团队成员说,责任感是整个团队的灵魂,他们常打趣“邱海波教授是鸡血王,他带着一群鸡血在战斗”。

外表瘦小、专业强大的李晓青传承了“鸡血”和担当的团队基因,一直是同事心中的“最佳拍档”。ICU病人病情危重,仪器设备多,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强的应急处理能力,而她总是能“火眼金睛”迅速的捕捉病人病情的微小变化并及时处理。

2005年支援四川人感染猪链球菌感染疫情;

2010年成为青海玉树地震储备支援人员;

2013年支援青海格尔木人民医院,护理过多例禽流感及甲流病人……

和她搭班的医生很放心,因为病人有她管医生基本不用操心;

黄英姿在一次采访中说:“第一次进隔离病房,我们一位护士长就把隔离病房从里到外都‘摸清楚’了。”

这位护士长就是李晓青。

和她搭班的护士姐妹很安心,因为只要有问题,喊声“晓青老师”,保证都能顺利解决;

黄石中医医院骨科护士长漆小琼说:“李护士长是个执行力非常强的人,不仅吃苦耐劳,技术上也很强,在诊疗方案和技术上都给了我们很多方案。”

日日“马不停蹄,忙到要飞起”,李晓青仅有的放松时间就是下班后翻翻手机,和老公、儿子说几句话。

2月21日,她特别开心,因为班级群里,儿子小罗被老师点名表扬了。同时,老公还发了她一张小罗两天前的大作:

熟悉的笔触,熟悉的工作场景,病人上方的显示屏上还有一轮明亮的太阳。

她无数次思念的小罗,画完后,认认真真写上五个大字:我想成为你!

当天的日记结尾,李晓青写道,

“突然间忍不住掉眼泪了,短短一周他是真的长大了吗?好惊喜!

明天,我要更加油,相信,会迎来更多的惊喜!”

荔枝新闻记者/朱彤 荔枝新闻编辑/谢炜

责编: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