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援鄂“90后”护士:在风霜雨雪中镌刻不凡青春
2020-03-03 17:33:00  来源:交汇点  

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内,有一批日夜坚守的90后护士。脚跟磨破、脸部生疼、胸闷头痛,这是他们的工作日常。但工作之余,被患者需要的丰盈幸福,工作价值的强烈体认一直激励着他们。正如一位90后战士所说,“人们会记得在2020年的冬天,有那么一群人坚守在武汉这座空城,又有那么一群人,从全国各地奔至湖北,在风霜雨雪中艰难前行。所有人都在等待冬雪消融的那一刻,万物新生。”

没收过玫瑰花,她向武汉献出最深沉的爱

1996年出生的沈金菊,宜兴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 在武汉光谷医院工作。

这几天,她的班次是下午4点到晚上10点,平时简单的操作,由于身着防护服和戴手套增加了很多难度,尤其是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血管难以触及,全凭手感。连续6小时的工作在平时并不算难,但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呼吸困难、胸闷,她要连续操作一段时间必须要大口呼吸才能缓解。有一次护目镜系得紧,她的后脑勺从开始一直疼到最终防护镜脱下来的那一刻。

为了节约防护物资,沈金菊总是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从中午开始,沈金菊就减少了水分摄入,由于全程出汗,一个班次下来总有些虚脱感。

面对困难,24岁的沈金菊总说自己所承受的这些,和患者相比都不算什么,看到患者个人生活不能料理,稍一动,血氧饱和度就掉下来,她不肯停下脚步。有些患者说吃不饱,她就把自己的零食带给他们。有些患者心理焦虑,沈金菊就在床边握着他们的手轻声抚慰。

2月14日,在她到达武汉的第六天,她就拨通了父母的电话,这通电话不仅仅是报平安,更是让在宜兴的父母去市红十字会替自己捐赠了1万元。直到这笔捐赠被红十字会公布捐赠明细的时候,才被同事们发现。一个从未收到过玫瑰花的腼腆姑娘,即使在武汉一线支援,也不忘在充满爱意的日子里用她的行动,来向世界表达她心底最深沉的爱。

“对父母,我有愧,但不悔”

同一个隔离病房,1994年出生的唐慧琳,感受跟沈金菊一样,有点苦,但是习惯就好。当工作渐入正规,有时候她恍然觉得是在自己医院的治疗班上。但把皮肤压得紧紧的护目镜,稍微一碰就提醒了唐慧琳,好疼!

唐慧琳说,来了以后,看着武汉的医护同仁们在前线战斗,我心疼我哪怕去换他们下来休息片刻,我也愿意。力量虽小,但我愿意奉献出我所有力量。

偷偷报名来武汉的唐慧琳,她知道父母的心因为自己揪了起来,“但被周围患者们需要着,感谢着,我再痛再累都觉得有干劲!”给父母的信中,她说:“我有愧,但不悔”。

有一天回到驻地,唐慧琳发现,脚后跟已经被第一层鞋套磨破,拿碘伏消了消毒,妈妈给的创口贴就这样派上了用处。

特别累的时候,唐慧琳总会想到刚来武汉不久下的那场大雪,“当时雪花扑面而来,打得脸生疼。我想,大雪会覆盖前行人的脚印,但磨不了那些脚印存在过的事实,如同时光会带走一些东西,但带不走人们的记忆。”唐慧琳坚定地在日记本里写下,“人们会记得在2020年的冬天,有那么一群人坚守在武汉这座空城,又有那么一群人,从全国各地奔至湖北,在风霜雨雪中艰难前行。所有人都在等待冬雪消融的那一刻,万物新生。”

“患者让我们更加坚定”

凌晨3点,1992年出生的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许超走进了病房,凌晨5点,19床的病患氧饱突然降至85%,呼吸升至36次/分,他当即汇报值班医生,立即给予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终于,患者在呼吸机的帮助下呼吸慢慢地降了下来,氧饱也慢慢地上来了,升到了95%以上,许超和同伴们的心才定了下来。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正式开展工作的第四天深夜,因患者数量增多,病情又都是重症甚至是危重症,第五天凌晨的3-8班次需要临时增加两名护士上班。当时许超和队友毛玮已经连续上了两天夜班,很多队友担心他们适应不了,许超只说了一句“没事,我吃得消。”就在凌晨两点登上了去往医院的班车。

在上班前的班车上,许超总是在脑海中再次回忆患者的基础情况。到了病区,穿戴好一切防护措施的许超进入病房,与上一班交接好患者的情况后,许超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虽然平时做惯了的各项危重症护理,许超发现,在穿着手术衣、隔离衣、防护服、隔离衣四层装备的情况下,各项操作的难度呈现几何倍增加。只要上班,许超还总是主动承担分管使用有创呼吸机患者的任务。密闭的空间,闷热的环境,每一分每一秒对人体的承受能力都是考验,定时吸痰、定时检测,许超对患者寸步不离。

一天晚上6点半,巡查病房时,许超发现18床阿姨的输氧宝(中心供氧的湿化瓶)内水量不足,当他想把阿姨的输氧宝更换下来时,阿姨赶紧说,“你离我远一点,我怕口罩拿下来的时候会咳嗽!”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许超感动,也让他的内心更加坚定,“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我们要加倍努力,让他们赶紧好起来。”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责编: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