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立华
从第一次踏上武汉天河机场的那个晚上开始,姚茂元和他的战友们已经在武汉抗疫一线坚守了快半个月。期间,姚茂元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一定要有信心。”
姚茂元是淮阴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淮安援鄂医疗队队长。他的这句“一定要有信心”为深陷伤痛中的病患带来了希望与光明。
两度请缨的“年轻人”
“把我排上,我去!”疫情发生后,姚茂元第一个报名到发热门诊值班,他对神经内科主任石广莲说:“我年轻几岁,没问题。”
说自己“年轻几岁”的姚茂元,今年已经整整52岁,他面对疫情无畏无惧,挺身而出,每次从发热门诊出来,裹得严实的防护服里已是全身湿透。
得知要支援湖北后,他又在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简单收拾几件换洗衣服,匆匆告别家人,就跟队友们一道踏上支援湖北的征程。
姚茂元的妻子齐慧云是淮阴医院影像科的一名护士,面对丈夫义无反顾的逆行而上,齐慧云担心之余,更多的是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放心,家里有我。”
临危受命的“司令”
2月9日中午,当姚茂元和淮阴医院的急诊科医师吴杰、护理部主管护师侯淑洁、普外一科护师袁玥以及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顾云云、供应室护士刘安琪一行6人到达集合地点时,才知道自己被市卫健委临危授命为淮安援鄂医疗队队长,队友们笑称他为淮安队的“司令”。
“这工作责任大。”姚茂元暗暗下定决心:“既要抗击疫情,更要保护队友安全。淮安队30个人,一定要平平安安去,平平安安地回来。”
洗手、戴口罩、戴帽子、戴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第二层手套、穿靴套、穿隔离衣、戴第三层手套、戴防护面屏、穿一次性鞋套……“入舱”前的培训中,姚茂元不仅自己学得一丝不苟,更紧盯着队友,每天培训结束后,他都要站在旁边,一个一个地亲自检查,每个人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规范为止。
作为一队“司令”,姚茂元操心的远不止于此:从各项工作内容的上传下达、沟通协调,到业务培训、排班对接、后勤保障、心理疏导,最忙的一个半天,姚茂元手机上接到了2000多个微信和工作通知,不停地接收、回复、转发信息,他的手指头一度失去了知觉。
点燃生命的希望之光
“方舱医院”是专门为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而建的,人们称它为“生命之舟”。2月13日晚上19时,姚茂元第一次进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值班。此时,500多张床位已经全部住满,共分为6个区,姚茂元负责C区,101个床位。
虽然收治的是轻症患者,但是方舱医院的工作并不轻松,每班6小时,要负责每位患者的转入、收治和转出工作,从进舱前的消毒、穿上层层防护服,到出舱脱下防护服、消毒,一番下来不吃不喝近10个小时,累得衣服全部汗湿了。
深夜,患者大都已经入睡。穿着沉重的防护服,姚茂元轻轻穿梭在舱内,悄悄观察着每位患者的精神状态。
“除了药物救治,我们更要给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发放口服药物治疗外,姚茂元特别关注病人的精神状态。有一天晚上,他发现一个女病人坐在床边无声地淌眼泪,原来她丈夫也患了新冠肺炎,重症,已离不开氧气。她入住方舱医院后,跟丈夫通了电话,情况并不好,家里还有两个十几岁的孩子……
“请你务必相信我们!”姚茂元俯下身,声音不大,但是说得很用力。他详细分析她的病情,安慰她:“我们来自江苏淮安,有治疗肺炎疾病的经验,你很快就会好的;很多重症患者已经在慢慢恢复了,好多人都出院了,你的丈夫也会康复的。”慢慢地,这位女病人停止了哭泣,平静了些。姚茂元由此考虑:如何帮助病人去除患病阴影、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战胜病魔?下了夜班的姚茂元心里琢磨着,一直到凌晨两点,终于理清思路,总结出了“动一动、写一写、说一说、唱一唱、笑一笑、哭一哭、听一听、看一看”的“八个一”缓解法,从做运动、写日记、唱歌、聊天、倾诉、转移注意力等各个方面,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